CN
EN
CN EN
2020.07.28
Source : CMC Capital
Recently, George Yan, CEO of Clobotics CMC Capital invests, accepted an exclusive interview from TMT Post, and shared his vision of 2.0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readers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在风电+AI赛道中,扩博智能可谓独自前行,在遍览人工智能赛道的众多公司后,钛媒体也很难发现其同质化竞争者的存在。

wen.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人工智能行将过半,“烧钱”时代即将落幕,一系列赛道中的公司开始转型。


扩博智能的转型代表了一类公司。和大多数人工智能概念的创业公司一样,扩博智能早期也是利用AI的原生概念起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演化,人们也对AI的未来抱有强烈期待。


在一片“百舸争流”中,扩博智能和大多数公司一样,乘着风口开始寻找落地场景。那些年,零售、自动驾驶、图像识别,AI所过之处,掀起一阵阵涟漪。不过,很快,AI的创业者们便发现了一个问题:故事难以继续下去。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力的提高受到挑战,另一方面,AI在构建商业模式的能力方面举步维艰。在严治庆看来,人工智能是一个技术概念,但它不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为了让人工智能能够更好地和实体经济结合,严治庆率领公司进行转型,发力“风电+AI”领域。


由于扩博智能的振臂一呼,一个人工智能“2.0”的时代拉开帷幕。


找到垂直行业机会


经常地,人们在面对人工智能之时心感怅然。由于和具体行业结合度欠缺,在AI创业公司的一页页PPT中,实体经济从业者感到无力适从。对于严治庆来说,也同样经历过这一阶段。


买方和卖方的需求不统一,是一段时间内让人工智能裹足不前的核心原因。在钛媒体的观察中,一些做零售+AI的公司长时间以来的核心盈利模式来自微信和支付宝在人脸识别上的补贴。人工智能自身造血能力弱,一度也困扰严治庆很久。


在创业之前,严治庆曾任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在任内,他全面负责Microsoft Azure公有云平台落地中国的整体规划和实施,使微软成为首个将全球公有云带入中国并率先投入商业运营的跨国企业,并在之后的十二个月中带领团队突破一亿美金的微软云业务收入。


严治庆经历过一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并获得成功的煎熬,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他是乐观的,但他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实现路径。一个偶然地机会,严治庆在投资人的推荐下来到了亿航集团担任COO,全面负责亿航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营与管理。


在亿航的这段经历对严治庆来说弥足珍贵,一方面让他近距离参与到创业公司的运营之中,更为重要的是,严治庆看清了无人机+AI的商业前景。在微软20年,面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此情此景,严治庆下意识认识到,想要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远远不能只停留在“人+机器”的层面,而是要将产品数据化、自动化。


风电服务行业的前景


实际上,人工智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被人们正确认识,造梦者甚众,喧嚣中混杂着太多噪音。一个巧合让扩博智能接触到了风电行业。那些年,扩博智能的员工为探求客户需求,将风电运维系统查了个“底掉”。


在能源行业,严治庆和团队总结出电力行业的客户基本“用户画像”:

  • 其一,客户的付费意愿取决于产品与客户业务的关联程度;

  • 其二,应该正视国企、央企的决策体系,在规则范围内推动业务;

  • 其三,国外的商业模式同样在国内有落地的空间。


细数风能行业的从业企业会发现,其中有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等主机厂商企业,有龙源,福能,申能这样的业主方,也有类似双瑞、中材这样的叶片厂。外企、国企以及民营企业都有涉足。而就市场环境而已,全球1/3的风机存量在中国,2/3在国外。一些国家对于风能的运用非常成熟,有跨国际交流合作的可能。


在严治庆看来,无论是与哪种类型的企业合作,其核心都是客户需求,对此他评价道:“很多人认为和国企的合作要靠关系云云,实际上,关系是很重要,但产品更加是打动客户的利器。”


创业之初,严治庆感慨于合作伙伴的无私帮助。他们顺利地进行了多轮风机测试,扩博智能利用无人机自动导航技术+视觉分割定位+AI的解决方案替代掉传统人工检测风机叶片的模式,在这个前无古人的方案中,严治庆需要的是经验。


在一系列测试过后,扩博智能得到了一些订单,而这家公司的名号也随着口口相传扩散至了整个风能行业。


行业思维塑造的解决方案


近期,扩博智能的产品已在行业渗透,年营收跨入数千万水平,而未来,在风能检测行业的市场中,留给该公司的市场空间还大有可为。风能检测行业规模在数十亿人民币左右,以扩博智能的发展速度,想必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在这个领域独霸头筹。


在钛媒体看来,扩博智能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司的代表,这主要归功于这家公司无穷无尽地对客户需求挖掘的热情。它摒弃了以往的一众人工智能公司希冀利用AI包打一切的思路,还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商业模式融合到了行业之中。


严治庆去掉了所有那些被认为是“高高在上”的华丽辞藻,结合风能行业术语,用最朴实的方式陈述公司的产品。不光为目标客户提供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还将风能背后的金融保险方案带到行业中,降低了客户的经营风险,也进一步加强了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风电+AI赛道中,扩博智能可谓独自前行,在遍览人工智能赛道的众多公司后,钛媒体也很难发现其同质化竞争者的存在。“是因为国内只有你们一家,他们别无可选吗?”面对钛媒体的问题,严治庆回答:“越是封闭的行业,人们越相信口口相传。”在反思扩博一路走来的经验时,严治庆在面对钛媒体时顿感释然。这些年,扩博智能老客户的续费率不断上升,而新客户也由于口碑源源不断地找到严治庆。


在扩博智能的模式中,还结合了金融保险。对于风电行业来说,保险公司可以对风能发电行业的发电量进行保险,也就是说,当一家风能企业发电量低于某些阈值时,保险的作用可以得到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风能企业的损失。


对于此,严治庆的解释是:“风能发电具有某种不确定性,有时候因为一些风叶的故障,会影响风能的发电总额。”无疑,发电少了,电厂便受到了损失,而之前,靠人力检测,会停止风机的工作,加之对叶片的例行检查,都无形中会浪费风能的生产资源。


基于此,扩博智能的模式就显露出优势。在扩博智能的产品中,由于无人机自动导航技术及视觉分割定位,使得叶片在工作中便可以得到检测,而且也可以将小裂纹、小故障排除在事故发生之前,无疑提高了企业运转效率和安全性。另外,由于数据得以在其中得到采集,扩博智能也会将检测数据反补至叶片生产厂家以帮助其提高产品质量。


在回顾扩博智能的发展历程之时,严治庆感慨自己在微软的经历:“有人说微软是一家2C企业,在我看来,至少在云这方面,微软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客户导向。”严治庆继承了微软企业级导向的同时,也无意间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扎根行业,挖掘垂直行业需求。


今天,在“新基建”风起云涌之时,包含电力行业在内的传统行业正在面临新技术的洗礼。当此之时,扩博智能作为一家脱胎于人工智能行业的企业,能够用先进的技术切实提升行业的水平可谓弥足珍贵。套用严治庆的话来解释,那就是:“今天企业在拼软硬件结合的能力,在拼数据处理能力,把制造业和人工智能结合会给传统行业第二个春天。”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苑晶,编辑/蔡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