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CN EN
2022.07.15
Source : CMC Capital

1.png


「C位对话」Vol. 3

2.png

欢迎来到「C位」,它是CMC资本团队全新打造的与创业圈、科技产业、学术界分享交流的频道。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关注和记录在当下发生的诸如企业数字化、产业智能化、业务自动化、无人驾驶与智能车、新能源技术、元宇宙等一系列科技领域中的技术前沿、创业实践,以及行业趋势思考,内容形式包括业界对话、行业观察、投资观点等等。我们期望以开放的信息分享和坦诚的观点解构为特色,注重质量,持续输出。


本期「C位对话」选取了弘玑Cyclone联合创始人兼COO程文渊和CMC资本董事总经理易然在36氪近期举办的【WISE2022「解码超能力」超自动化峰会】线上论坛上就“机器人自动化,如何向超自动化演变”这一话题展开的精彩探讨,与大家一起做一期分享。


程文渊

超自动化是包含RPA、流程挖掘、低代码,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与软件工具的一个结合体,能够实现软件系统的泛在连接和端到端的自动化,可以打通不同组织、系统之间的数据、应用、业务等多重孤岛,真正实现无侵入式的互联互通,构建一个跨行业、跨领域、跨组织的超级自动化闭环。


易然

以各种方式打好数字化基础以后,企业对于效率的追求不会就这样停止了,企业自动化是企业服务比较自然的下一波浪潮,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能力。让软件变得更自动更智能,可能不仅是RPA和自动化厂商,而是整个企业服务领域的共同愿景。


3.png

对话实录



易然:

感谢36氪组织这一次的超自动化的峰会,也很高兴能和文渊做这样一个一对一的对话。我是CMC资本的董事总经理易然,我们是一家专注于科技互联网消费的基金,管理资产超过了300亿人民币,拥有三支美元和两支人民币基金。大家可能以往熟知我们在互联网媒体、To C互联网消费领域布局较多,但随着创业者的迁移,也顺应企业对数字化和科技的需求,这几年CMC在科技领域,包括企业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做了很多投资和布局。企业服务和企业自动化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块,也很高兴之前能够投资弘玑,一起来探索企业自动化发展之路。下面先请文渊介绍一下自己和弘玑。


程文渊:

感谢易然,我是弘玑的联合创始人程文渊,也非常感谢36氪的这次超自动化峰会给我们这样一个沟通和探讨的机会。弘玑Cyclone成立于2015年,目前是中国领先的一家RPA软件和企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我们的创始团队基本上都是国内智能自动化行业的早期践行者,我们在2019年开始随着全球RPA的发展浪潮,整个公司从团队建设到业务发展都进入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轨道,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公司这几年营收的平均年增长率都超过了300%,去年底也很有幸在CMC资本投资下,公司完成了近1.5亿美元的C轮融资,创造了中国整个RPA行业单笔融资的最高记录。


说到我们公司的业务和产品,我们目前已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超过20种自动化产品套件,基本上可以满足企业从需求发现到设计、到管理、到部署,再到人机交互的整个的全链路的自动化闭环。我们的产品也覆盖了企业自动化的整个生命周期。我们的核心产品包括:RPA设计器、执行器、中控、数字员工平台、流程智能、数字洞察,包含人机交互的智能助手,以及一些类似智能文档平台这类产品。


从产品来讲,我们也有着比较领先的产品和研发技术能力,弘玑是国内首家同时入围Gartner魔力象限和入选Forrester Wave的厂商。所以基本上弘玑已经在RPA产品能力和行业覆盖上跻身世界一流厂商的行列。目前我们也进一步围绕着企业客户推出了一系列的自动化产品。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行业客户,像一些世界500强,包括国家电网、中国银行、中粮集团、南航、沃尔沃、中国邮政这些,我们从中累积了很多的行业经验,也帮助这些客户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自己也有比较好的服务团队,可以帮客户在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供业务流程的咨询,以及数字化转型的整个设计。这大概是我们公司的整体情况。


易然:

好的,回到我们这次峰会主题,其实“超自动化”这个概念我们都知道是Gartner在2019年提出的,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当时你是怎样的一个感觉?


程文渊:

你说的没错,“超自动化”最早其实是2019年Gartner发布的一个报告里提到,是说2020年的十大战略科技的发展趋势,并把这个技术放在十大技术之首的位置。我当时的解读是这个超自动化它不完全是一个技术名词,它其实是一个涵盖了例如需要机器学习、有套装软件、有很多自动化工具的一个集合体,可能在当时我觉得更像是一个解决方案的组合。在2019年的时候,坦白说当时弘玑还是比较专注于一些我们称之为RPA三件套这样的产品,或者我们称之为RPA定制化产品。所以当时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还是感到很振奋,因为这个方向可能让我们看到了整个RPA产品的未来演进,我们也觉得这确实是企业数字化的一个方向。某种程度上来讲,可能也会是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的一个终极形态。随着整个过程的推移,我们觉得数字化操作这个概念或者它这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会带来一些新的尝试和新的一些想法。


易然:

这两年你是否觉得超自动化的这个概念越来越清晰了?不论是对咱们这个行业来说,还是对公司来说。


程文渊:

对,我觉得这两年这个概念其实是越来越清晰了。首先你会看到在Gartner发的报告里面,超自动化已经连续三年入选了,它可能几乎是唯一一个这样的技术趋势,所以我觉得它越来越热门。随着企业自动化的发展,整个概念也越来越丰满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结合现在的一些情况,我们感觉超自动化可能更像是一个包含RPA、流程挖掘、低代码、iPAAS、人工智能技术等等的多种技术与软件的这样一个结合体,它可以实现一些软件系统的泛在连接和端到端的自动化,可以打通不同组织、系统之间的数据、应用、业务等多重孤岛,然后真正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形成一个跨行业、跨领域、跨组织的闭环。


而且我们也观察到了这样的一种趋势,第一随着企业本身对RPA的推广,它未来的数字化方向,可能更需要去定义人与系统,人与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这样一种新的集成模式,是对过去这样比较传统的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以系统和系统为中心的一种思维模式的重新审视。我们用这样的一种泛RPA技术,或者说用超自动化技术来打造数字员工平台,某种程度上来讲也补齐了企业自动化的一些短板。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其实也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企业级的可扩展的、可管理的一个自动化平台,也正在向流程自动化和数字化运营的方向去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超自动化本身是一个比RPA更大的机会。我们也把产品组合扩展到了iBPMS、流程挖掘、iPAAS等相邻技术,提供一个丰富的可组合性,更加强调以业务管理为中心,以提高整个业务系统的灵活配置和调度,从而用一种新的集成能力来串联各个企业的业务系统的演进。


易然:

是的,我很同意。我也分享一下我自己对超自动化的认知。坦白说,我可能是在2020年的时候才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但其实整个企业自动化这个概念,挺多年前就有了。十多年前的上一代数字化历程,像System of Records, ERP等IT系统的普及打下了一些数字化基础后,已经有一些公司在进行企业自动化的实践。超自动化这个概念刚出来时也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但这几年经过跟行业和客户的交流,也越来越理解“超”自动化里的“超”的含义。


我个人理解,它其实有点量变到质变的意思,不只是数量或者规模的增加。


首先,它倡导大规模、系统性地在各种业务各种流程中都“尽可能”去应用,把各类自动化技术都用上。从技术上来说已经是更高要求,以前只是单个的、task level的重复任务,但想要确保比较复杂的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这就不是一个N乘以1等于N的事情,需要保障稳定和流畅,对于厂商技术水平,包括前期规划、实施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其次,这种跨部门的、多流程的超自动化,当它成为一个系统的时候,客户会开始要求它具有一些比较完备的、企业级的能力,包括实时监控、调度、运维、安全方面的能力,这是一个全新的要求。


最后,可能有点遥远,但我自己的感觉是超自动化,也是理念上的一个升级。我们设想,如果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的业务和流程已经开始自动化的时候,企业就必然需要从全盘去思考和做设计,哪些流程要自动化、在什么阶段去实现、怎样充分发挥自动化的潜力、怎样去跟人力配合最有效。这就需要一个顶层设计的思考。


程文渊:

您刚才讲的最后一点,我觉得可能到了那个阶段,很多的业务能力会变得高度地可组合,就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RPA数字化任务也好,或者有一些基于BPM的数字化流程也好,包括人工智能的数字化技能也好,包含数据的一些塑造模型也好,所有的东西,我们会将它重新编排、重新组合,真正形成一个数字劳动力和数字流程的这样一个联合力量。我相信企业那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自动化的一个可组合式的业务,这个我觉得可能真的是未来的方向。


易然:

对,虽然我们离这一天还比较远,但这个愿景还是激动人心的。说到这一点,大家都很关注超自动化,现在也看到不少RPA厂商,不单只是把自己定义为一个RPA工具,而是要往整个超自动化领域去拓展。你觉得为什么RPA会有这个机会?RPA和超级自动化的联系是在哪里?


程文渊:

首先,我们认为RPA其实是超自动化的类似基石的这样的技术之一,我觉得它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两方面的作用。如果我们把企业超自动化的过程假定是人体做一个神经系统的整体提升。一方面像一个泛RPA的技术,比如我们称之为RPA和OCR,或者RPA和AR,或者是RPA和CV的相结合,它作为一个数字员工平台,可以把人的一部分的日常工作进行自动化。所以这个过程有点像是个原子层面上,把企业超自动化的很多的毛细血管和一些神经触觉都搭建起来了,所以这是一个基础。同时,RPA它本身具有一个非常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它可以补全原本在企业的自动化过程中的一些接口的遗留问题,或者有一些很难进行升级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连接。相当于把这个神经系统展伸到了四肢的每个顶端。


从未来讲,其实我们也在探索,比如说我们最近也在看RPA和AR的结合、和VR的结合。所以我们相信这个领域未来和原宇宙也可以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RPA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所以我觉得这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数字化的技术基础之一。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超自动化,它还包含了我们刚才提到的,如果作为一个神经系统来讲,你可能还需要大脑的建立和调度。包括弘玑也在做,就是像类似于iBPMSs或者流程挖掘这些技术。它依赖于流程和规则去帮助用户去做一些管理,然后支持整体的业务和决策的发现,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个大脑。所以我觉得RPA作为一个神经,或者说类似像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做一些大脑一样的整体的一个决策,所以这可能会更好的去指导整个企业自动化的一个方向。


易然:

明白。我也谈谈我的感受。首先作为投资机构,我们也在看各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各种方式打好数字化基础以后,企业对于效率的追求不会就这样停止了,企业自动化是企业服务比较自然的下一波浪潮,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能力。让软件变得更自动更智能,可能不仅是RPA和自动化厂商,而是整个企业服务领域的共同愿景。


RPA在整个自动化的工具箱或者技术栈中,确实是目前可能最为核心的两三个工具之一。在自动化的初步发展阶段,我们和行业与客户交流下来,都看到RPA往往是带来最立竿见影效果的。因而受到了很多客户的欢迎。尤其在中国市场,它的非侵入性的特性,以及它可以从小型/task level的任务开始部署的灵活性,都很受欢迎。


中国不少企业本身IT系统比较陈旧,对于数字化转型经验也不足。很多客户特别是国企央企,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也比较谨慎。上面提到的RPA的一些特性带来一些独特优势,所以我们看到RPA在中国的自动化落地方面,其实跑在了前面。我们觉得RPA厂商有很好的机会,可以发展成为国内整个企业自动化或者超级自动化的一个起点和核心。


刚才我们都讲到,RPA它可能是整个自动化的技术栈里面的核心部件之一。今年也看到了不少RPA公司,包括国内国外,都在向流程挖掘这一方面进行延展。以你的判断,RPA和流程挖掘是不是一个很好的结合?


程文渊:

我觉得这两者确实是比较好的结合,结合效果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方面是说流程挖掘,它为流程自动化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和需求发掘能力。就好比说,如果大夫给病人看病,开药治疗之前可能做过CT。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觉得流程挖掘其实也有这样的一个效果,它本来还有一个细分领域叫任务挖掘,它是会更加直接去面向RPA的实施人员,比如说你可以通过任务挖掘去找到一些问题,可以自动生成RPA需求文档,甚至可以直接生成一些用于可能被挖掘的脚本,这样就会很大地提升了整个实施项目的ROI和效率,更好的节省了成本。所以我觉得流程挖掘,同时为了实现自动化的一些效果,可以提供一些真实数据的评估,让业务决策很好地看到产生的一些效益。


所以我觉得这其实是蛮有必要的结合,包括从国际上来说,比如Salesforce之前和UiPath合作,包括后来也收购了一些流程管理的公司,可见这确实非常有必要。我们也是从去年开始发布了自己的流程挖掘产品,叫流程智能,我们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这个结合有助于整个超自动化产品组合的演进和发展。


易然:

我个人理解,流程挖掘这块还需要比较完善的数据基础或者数据架构/平台的支撑。在实操中,您感觉客户已经准备好了上流程挖掘产品了吗?或者说,什么样类型的客户上流程挖掘是比较合适的?


程文渊:

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首先我觉得这个过程在中国来讲可能还是个起步阶段。虽然有些国外厂商已经在做,包含最近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相关的友商在和客户做一些项目,但我相信在客户认知上,在这个市场上还是一个比较初步的阶段,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些机会可能来自于一些大型企业会多一些。我们感觉还需要一些称之为对客户的教育,或者说需要一些更进一步的沟通。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里如何找到一些对客户真正带有价值的、可以快速实现客户价值的这些场景的一些方案也好、价值也好,我认为需要有个过程,但我们已经看到了明显的趋势,特别在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里面,我们确实还是看到了这样的趋势。


易然:

明白。现在在实践中,可能不会是一下子做到非常复杂的流程挖掘,这样理解对吗?


程文渊:

对,其实我们现在的工作并不是把流程挖掘作为一个比较单一的工具产品这样一个定位。我们希望把流程挖掘能力定位在是整个超自动化平台的核心能力之一,所以我们必须要形成这样一个组合。这个过程中给客户带来价值是,从早期的流程发现、到流程分析、到流程模拟,然后再做检测、再优化以及和我们整个RPA能力的结合,所以我们要形成这样一个闭环,这其实是我们觉得能更好地运用流程产品的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易然:

明白。无论如何我觉得这都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信号。一方面反映了客户对RPA工具的认可,这才会主动想着去挖掘还有哪些方面可以用RPA去进行自动化。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要走向更整体和深入的超自动化转型,它一定是需要一些顶层思考和设计的,无论是一种更偏咨询的方式,还是借助流程挖掘的系统来协助,都需要更系统性的发现规划。


程文渊:

是的,没错。


易然:

除了流程挖掘之外,咱们还关注哪些超级自动化的方向?


程文渊:

对,我们现在除了流程挖掘之外,其实还关注一些其他的方向,比如说面向API集成编排和管理的iPAAS,包括智能化的一些业务流程引擎——iBPMS,我们最近也在研究基于语义理解的下一代RPA技术,我们称之为smart RPA,然后还有一些关于低代码及应用。所以我们觉得超级自动化本身也不是个单一技术的实现,未来它可能会涵盖控制流、信息流、智能流,它是多种技术融合的这么一个平台。这些未来的机会中,可能真的会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数字化业务运营平台的这样一个搭建。所以我们现在和客户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还是比较看好这类对多种技术融合的能力。我相信在过去,上一时代的企业IT建设中,大家可能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做一个ERP,或者做一个银行核心系统,但我觉得在下一代的业务系统里面,可能会有更多、更灵活、更自动化的业务目标去实现,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相信我们有可能会和很多合作伙伴一起,去打造一个新的超自动化的生态圈,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个非常全面的超自动化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的想法。


易然:

明白。这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超级自动化是一个很大的共同愿景,众人拾柴火焰高,需要大家一起把这个生态系统给实践出来。这里面有您刚才提到各种工具,包括RPA、iPass、API、iBPMs,包括低代码、流程挖掘、AI,甚至可能还会包括数据管道等数据栈的工具。从投资的角度,这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我们也希望和这些方向的公司多交流碰撞,看看行业的发展情况。


刚才你也提到了超自动化生态圈的这个说法,能不能谈谈你的设想,这个生态圈里面会有什么样的角色,大家都是怎么样去配合的?


程文渊:

我们是这样去考虑的。首先第一就像刚才我们提到了,超自动化的这个技术本身也是多种产品的这么一个组合。我相信一方面会有类似弘玑这样的公司,会尽力提供一个相对来讲全栈的,或者对于客户来说更加大的、更加好的这样一个类似武器库工具去做选择。我相信在这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细分的领域,有一些相当好的供应商会在某些细分领域,也许是iPAAS,也许是在流程挖掘相关领域,或者是刚才提到的类似iBPMS,这会是一些特别的亮点。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像我们这样一个相对来说全栈式的供应商,也可以联合在某些领域的一些非常专业的软件供应商,大家可以携手去进行一些合作,提供一个更好的、具备更强能力的,或者说更加符合和贴近客户需求的一些方案。


另外,我相信在这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新的服务合作伙伴出现,类似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咨询公司,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兴的、更加针对于超自动化的集成商,或者针对自动化这一领域特别新的一些咨询公司或者咨询伙伴,他们可能也会和类似我们这样的公司,或者和业界一些比较好的软件公司一起,大家共同去打造这样的一个生态圈。因为我相信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之前看到过报道说全球有6000亿美金以上的这样一个市场,这肯定不是说只有一家供应商或者一个软件能包打天下,我觉得不太可能。这需要更多的一些厂商,更多的一些合作伙伴、一些咨询团队,大家在一起,最终才能够把这个市场越做越大,我相信会是这么一个想法。


易然:

是的,非常同意,还是有很多的合作空间。好的,那我们今天的对话就先进行到这里,谢谢!


程文渊:

好的,谢谢易然,谢谢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