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厚的咖啡文化为咖啡店经营提供了丰沃的商业土壤,自从上海的咖啡馆数量之多冠绝全球,斩获“世界咖啡之都”的美誉后,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进一步推动了精品咖啡的发展。如今人们所感知的精品咖啡已不单指咖啡豆的品质,开始更讲究冲泡和萃取的方式、咖啡店独有的个性和创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精品咖啡的魅力,本期,CMC资本投资副总裁刘璐瑶和投资经理冯晰睿将带大家一起踏上一次「精品咖啡豆的溯源之旅」。
刘璐瑶 LuYao Liu
CMC资本 投资副总裁
专注投资领域:消费行业中、后期投资,包括食品饮料、消费供应链、美妆、餐饮零售等领域
冯晰睿 Sherry Feng
CMC资本 投资经理
专注投资领域:消费行业的成长期投资,包括食品饮料、餐饮零售、美妆、消费供应链等领
本文约3300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中国的咖啡市场仍在蓬勃发展中,根据美团数据测算,2022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在2,007亿元,仍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在这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中,竞争越来越卷,创意的门店设计、充满巧思的原料碰撞、极具诱惑的性价比乃至上游咖啡豆选择都成了品牌的拿手好戏。近日上海的某咖啡店因选取了今年BOP(The Best of Panama,最佳巴拿马杯测大赛)冠军咖啡豆甚至卖到了单杯6,200元的天价。咖啡品牌的角逐已然延伸到产业链的上游,除却咖啡杯中层出不穷的创意,小小的咖啡豆也成为咖啡品牌寻求差异的重要战场。
全球咖啡豆种植和贸易流通格局
咖啡主要种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咖啡带,该区域常年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气温和降水条件也适宜咖啡树的生长。根据USDA统计数据,22年10月至23年10月世界总咖啡豆产量在1.7万袋,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巴西(占比37%)、越南(占比17%)和哥伦比亚(占比7%)。而咖啡豆的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结构却有很大差异,主要由咖啡带产区国流向欧盟(占比39%)、美国(占比21%)、日本(占比5%)等发达国家地区。
全球咖啡贸易流通图
全球咖啡贸易产销地理结构的形成与大航海时代的殖民拓张,甚至美国的独立战争都密不可分。在咖啡传播和贸易演进过程中,有3个值得一提的重要节点:
1) 15世纪,咖啡从埃塞俄比亚传入阿拉伯地区,其提神醒脑与成瘾性的特点很快使其流行开来并借威尼斯商人开始流传至欧洲区域。
2) 咖啡很快在欧洲流行开来,但由于咖啡生长对土地和气候的要求很高,欧洲鲜有能够匹配的种植环境。17世纪荷兰在斯里兰卡开设第一个咖啡庄园,此后咖啡种植开始伴随大航海殖民拓张进入更多区域,比如法国人将其带至加勒比海,葡萄牙人带去巴西,西班牙人带去中美和南美洲。咖啡也从平平无奇的小豆子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黑金”以及西方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3) 1773年爆发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则让咖啡的全球地位被再次抬升。美国人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开始拒绝喝茶,转向喝咖啡。之后伴随世界格局的改写,美国成为全球咖啡最大进口国与消费国。
咖啡贸易流通的历史背后充满了殖民压迫与不平等贸易,辛苦耕作的咖农从中分到的收益非常微薄,根据90年代的数据统计,咖啡种植国在咖啡贸易产业链中的收益占比仅有13%。90年代末,伴随公平贸易认证组织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咖啡种植国成立联合会不断提升议价权,咖啡贸易利益分配关系才逐渐走向公允。
咖啡豆的分级与交易
伴随咖啡的全球化流行和消费者口味诉求的不断升级,精品咖啡从昔日的小众市场逐步迈向大众视野。区别于大宗商用咖啡豆,精品咖啡豆关注其上游产地的栽植环境,强调土壤、品种、气候与水土合力所造就的独特风味,而不是商用拼配所追求的标准化与单调化。对于咖啡豆品质的具体衡量,各咖啡生产国采用了不同的评级标准,常见的标准包括瑕疵豆数量、咖啡豆目数和杯测级别等,例如哥伦比亚根据咖啡豆目数将品质由高到低划分为5档,而埃塞俄比亚则根据瑕疵豆数量将品质划分为G1-G9。
精品豆与商用豆的交易模式也显著不同。商用咖啡豆由交易所通过期货长期锁定价格,其价格走势相对平稳,种植端很难获取超额收益。而精品咖啡豆则多以竞拍模式出售。和红酒类似,精品咖啡豆一般都会以产区、品种或庄园而闻名世界。由于其产量的稀缺性和不稳定性,除了消费属性外,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被誉为“咖啡生豆界奥斯卡”的全球性咖啡豆赛事COE(Cup of Excellence,卓越杯)每年会对咖啡豆进行杯测打分,公布优胜者并举行网上竞拍。以22年竞拍价格Top10的咖啡生豆来看,其每磅平均价格高达192美金,是当年普通大宗咖啡豆交易价格的50倍以上。
数据来源:COE官网
聊到精品咖啡豆,不得不提及被誉为精品咖啡起源地的埃塞俄比亚,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埃塞俄比亚:精品咖啡的起点
埃塞俄比亚作为咖啡的发源地,一直以来被冠以神秘的色彩。传说公元6到8世纪,是一名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卡尔迪最早发现咖啡能让人快乐。在放羊的时候,卡尔迪偶然发现羊群变得兴奋活跃,甚至开始跳起舞来,在寻觅原因后发现是吃了山上的一种浆果。出于好奇,卡尔迪也尝试了这种浆果,他不仅开始与羊共舞,还情不自禁地吟诗唱歌。精神百倍的他,似乎再也不会感到疲惫和难过了。下山以后,卡尔迪把这棵树的神奇故事告诉了父亲。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咖啡便成了埃塞俄比亚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卡尔迪与羊共舞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第五大咖啡产国,22年10月至23年10月年产量占全球4.7%,同时作为阿拉比卡咖啡树的原产地,也是非洲最大的阿拉比卡豆生产国,其知名产区有西达莫、耶加雪菲等。阿拉比卡咖啡贡献了埃塞俄比亚近35%的GDP。
虽然是咖啡的发源地,但正因为野生咖啡林区较多,古代埃塞俄比亚并无咖啡栽培业,迟至19世纪才有咖啡的贸易记录。如今国内近85%的咖啡豆生产来自小农户,只有少部分由国营农场以现代化方式运作;大部分咖啡产自西部、西南部野生咖啡林区,由咖啡农直接进入采摘;还有部分咖啡由农民在后院和田地与其他作物混种,密度较低。
除了种植模式的生产瓶颈外,还有诸多因素困扰着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业。根据TechnoServe的调查,大部分埃塞俄比亚的阿拉比卡豆都在以未经水洗等影响品质的加工方式出口,导致其生产的阿拉比卡豆以低于市场均价的情况售出。
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一战后埃塞俄比亚国内贪污腐败严重,使得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出口量几乎可以忽略,咖啡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停止发展;另一方面,历史上的大规模扩张带来了丰富的民族多样性,但也让埃塞俄比亚在民族争端的解决上举步维艰,民族对立问题严重,民族间常常爆发因领土边界划分、资源分配引起的冲突,限制了劳动力、商品和资本在联邦州间的流动,中央和地方间利益的冲突也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埃塞俄比亚于23年退出COE评选,很多人认为就是因为比赛虽促进了咖啡豆的名声与出口表现,但加剧了当地社会不平等与冲突,真正的受益者并非辛苦耕作的咖啡农。尽管埃塞俄比亚拥有着世界级的咖啡品种多样性、理想的气候条件和较低的农场内生产成本,但落后的生产模式、松散的行业协作和复杂的国内形势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与埃塞俄比亚的咖啡生产贸易情况不同,哥伦比亚凭借国家对咖啡产业的投入、行业协会对产区品牌的打造与持续维护,其咖啡生产贸易环节更加公平健康,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洗阿拉比卡豆生产国。
哥伦比亚:联合会助力下的精品咖啡王国
咖啡豆于1730年首次凭借耶稣会士的旅行,通过委内瑞拉抵达哥伦比亚。传说中,一位耶稣教会神父弗朗西斯科·罗梅罗在咖啡推广至全国范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库库塔地区的一个小镇上,神父告诉那些想要加入教会的人们,如果他们为自己忏悔的罪孽种植咖啡豆,那么就能得到上帝的宽恕。这一举动极大推动了咖啡豆种植向该国北部的传播,随后扩展到中部和西部,穿过坎迪纳马尔卡、安第斯和卡尔达斯地区。
1903年千日战争以后,哥伦比亚借巴西困于低质豆生产过剩以及一战后咖啡需求的扩张迅速发展成咖啡大国,咖啡总产量位列全球第三,多为商用豆,是雀巢、星巴克等品牌的主要采购来源地。
哥伦比亚豆享誉世界的盛况离不开哥伦比亚咖啡种植者联合会(FNC) 的努力。成立于1927年,该协会为咖啡农在农艺、经济和出口营销等领域提供帮助;不仅开发抗锈病、虫害的阿拉比卡咖啡品种“Castillo”,还策划了“胡安·巴尔德斯”这一哥伦比亚咖啡农的代言人形象。1960年1月,哥伦比亚咖啡广告首度在美国十大主要的咖啡市场亮相,报纸上的整版广告迅速传播开来。广告上的咖啡农胡安·巴尔德斯手臂交叉于胸前,面前是他的骡子,广告标题是:“胡安·巴尔德斯和他的骡子,谁更吃苦耐劳呢?” 广告中还解释了树荫栽培法和亲手采摘的重要性,哥伦比亚的这场咖啡宣传活动成功地塑造了哥伦比亚高品质咖啡豆的形象。1965年,美国40多个咖啡品牌,包括星巴克, Lavazza和Illy以及20多个欧洲咖啡烘焙商都开始主打100%的哥伦比亚咖啡单品。
胡安·巴尔德斯的广告形象
结束语
伴随中国咖啡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消费者对咖啡品质鉴赏水平的不断提升,相信我们在全球咖啡豆上游供应链层面也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参与国际贸易流通环节,还是在国内探寻并建设优质咖啡供应链。CMC资本也将持续关注咖啡赛道的投资机会,欢迎更多企业家和从业者与我们交流探讨,共同挖掘咖啡市场的成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