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N
CN EN
2022.07.11
来源 : CMC资本

1.png


CMC资本投资企业、智能云财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每刻科技开设了一档线上直播课栏目「群智-CFO对话」近期上线新一期直播课程,本期节目邀请到CMC资本投资的另一家企业、中国家装建材B2B领航交易平台小胖熊做客直播间,与财务领域专业人士一同分享「如何建设财务数字化体系?」这一话题。

主讲人:

胡婷婷  每刻科技 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郑国伟  小胖熊 财务总监


核心讨论点:

1. 后疫情下,如何抓住财务数字化转型新机遇?

2. 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更有效地推进数字化落地?

3. 从手工到智能化,如何完全实现企业上下游全链路打通?

4. 全电发票试点再扩大,如何更好地迎接数字化发展趋势?


2.png

以下是直播对话内容经整理后的重要节选文字:


对话节选


胡婷婷: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小胖熊财务总监郑国伟跟大家一起来分享财务数字化。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小胖熊”,小胖熊是一家专做中国家装建材B2B交易平台的企业,主营建材贸易,上游是供应商,下游主要是一些装修公司以及一些工长,这些装修公司和工长都是要去各个业主家里去进行装修,装修用到很多的装修材料就可以使用小胖熊一站式采购平台。平台可以给这些装修公司和工厂提供所需要的装修品类,而且给的价格足够低,送货足够快,归纳起来的话就是“多快好省”。在家装建材领域,目前小胖熊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第二、三名与之差距也比较大。公司现在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各地都已经开展了辅材以及主材业务,接下来会更加专注在装修建材领域去生根,秉承服务客户的理念,致力于让装修更靠谱、更低价。


目前,小胖熊也是经历了从试运行到正式上线,有这样的一个业务数据的跑通,基于目前的大环境背景下,咱们企业之前是怎么去考量的呢?为什么要去做财务数字化的转型?


郑国伟:


公司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第一个方面,实际上是来自于公司管理层经常会谈到一些系统化的思维。在谈到财务领域的时候,尤其对于财务数据、财务管控方面,可能会去提一些系统流程的要求,比较倾向于用系统来去管理公司的财务,就是基于这样的管理层的一个数字化意识;


第二个方面,其实在日常工作中会发现: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在用传统的思路去手工做账、手工打款,类似这样一些事仍在发生。作为一家互联网技术公司,为什么不能去做一些打破传统的改进,进行数字化的变革呢?


所以基于这两个大的背景下,我们觉得财务去做数字化转型还是比较贴合现在的实际情况的。


胡婷婷:


总结下来就是,大家在建立这个数字化的时候,首先是思想的一个同频,在这个思想达到统一的认知之后,通过一些管理的方法、工具去实现落地,那么咱们企业在推进数字化的时候,实际业务中面临着哪些挑战?又采取了哪些信息化的手段?


郑国伟:


实际上,做数字化的话在其公司可能会比较难一点,但小胖熊具有互联网的基因,公司整体来看员工十分年轻化,其实系统化的思维还是比较一致的,所以在推行的时候在思想上的阻力还是比较小的;


第2点,其实信息化的技术已经得到市场上的认可,因此在日常工作当中,会发现很多包括业务、财务的人员,会提出一些疑问和挑战:为什么公司不可以做这样的信息化?美团、淘宝都可以,为什么公司不可以?所以基于这样一个外部环境的改变,也给公司内部带来一些挑战。


第3点,目前公司与财务数字化领域接触比较少,整体的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虽然大家有这个想法但是很难落地,所以还是需要有具备这种专业的人才来负责执行这个项目。实际中我们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面试的时候会寻找一些具有产品化思维的人员来补充这一短板,所以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才上面。


还有一个就是技术资源的缺乏,每一家公司的资源都不是无限的,尤其是技术资源。但总的来说,管理层非常认可业财一体化以及这类财务数字化的项目,所以在公司还是比较容易去推动这些项目的。


其实小胖熊一开始的财务系统是有的,如:比较传统的金蝶ERP,但为什么说又是手工的呢?虽然相应的流程、相应的文件都是线上可查,但实际上,还是要回归到线下去手动打印出来,每一笔记账要在系统里面做好记录,月底要把它打印出来做成凭证,还要把它装订好,整个一套流程来讲,手工的部分还是占比较多。我们理解的财务数字化并不是说配置一个财务软件就结束了,而是说要用软件来代替很多手工的行为,做一些管理动作,是真正能够给公司创造价值的,因此需要找到一个真正适合公司的产品。


胡婷婷:


关于产品的选型,小胖熊为什么选择了每刻呢?


郑国伟:


选择每刻其实是一个机缘巧合,其实也是一个必然。为什么呢?机缘巧合其实是从个人的角度,我们对每刻的了解是比较早的,包括胡总这边其实几年前就认识,但是一直没有深入交流过;那么必然性是什么呢?是在综合分析完市面上所有的报销类的系统、所有的财务系统以及国外的财务软件后,我们才最终选择了每刻,这其中主要差异点在哪里呢?


其实一些大厂比如说国外的SAP、Oracle的软件实际上不足以覆盖现在所有的财务工作需求,比如报销就解决不了,但是报销又是企业财务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一块。国内的用友和金蝶,现在其实也意识到了,也在推报销系统。对于整套系统而言,费控可能只是一小块,所以对它的研发的专注度以及专业度是不够的。现在市面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做报销这块的财务性质的软件,有些表面上看是财务性的软件,但它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财务,有种语言不通的感觉,虽然能够快速的让人完成报销这个动作,但是和ERP系统全都接不上,就会给工作带来困扰。


公司上软件的目的并不是让整个软件系统更庞大,而是为了整个软件系统更良好的运作,需要软件与软件之间相互配合,最终才能让工作更高效。所以在选软件的时候我们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功能性,符不符合公司的需求;第二个,未来的空间,未来还能不能跟着公司的发展一起发展,当未来做更多的财务项目的时候,这个软件是能够支撑的;第三个,软件的成本也是一个考虑点;还有一个软件目前的水平以及体验、服务能力,能不能落地,不能落地也是白做。


所以整体来讲,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了一个最高分的产品,即选择使用每刻,所以说既是机缘巧合也是一个必然。


胡婷婷:


对于每刻提供的服务,您体验后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


郑国伟:


我觉得服务这两个字其实说简单简单,说复杂其实也挺复杂,像卖东西的话,一般服务就是这个东西好而且又便宜,关键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也好就觉得很爽。但在软件这块,B2B的业务,面临很多企业都会有的各自定制化需求,千人千面,没办法统一所有的企业需求,对于这类财务数字化的项目来说,一般是看中以下几块:


第一个,能不能很好的展示的产品;从和每刻的接触来看,其实之前并没有那么了解每刻,但是在这次售前的讲解来看,是深刻了解并感受到的,每刻给我们搭建了一个环境:模拟了公司的业务,让我们能试着提前去体验一下使用效果,觉我得这个挺好;其实一个企业里面,整个财务团队,都能够体验到这种产品所带来的价值,那么慢慢才会认可这个产品。所以我觉得售前这一块其实也很重要,像有一些软件我们去聊的时候,想搭一个测试环境,对方直接说搭不了。所以不管是服务态度还是服务能力来讲,我们是不希望跟这种企业去合作的;


第二块是交付,整体来说就是希望有一些交付能力的产品经理。每刻在这一块提供了很不错的服务。我们使用了每刻的两个产品,每刻就派来两个的项目的产品经理,那这两个经理实际上贡献挺大的,整个项目过程中任何一环的问题,不论是希望抓紧一下项目的时间,或者是改一下需求,两位项目经理在任何情况下都给到了最大的配合,让我们觉得每刻的交付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基本上都按照时间性要求,保证了项目的成功上线。


第三块,项目成功上线以后会有专门的客服人员进行联络,向客户了解产品使用得怎么样?后续的需求还有没有?是否需要升级/调整吗?


所以整体感受来说,每刻比我们自己更想把项目做好,更想为这个项目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公司这里主要是委派了一个项目负责人,确定一下项目的时间,所有剩下的都由每刻协助完成,我觉得这一点还是蛮好的,与每刻合作不用担心太多,能谈下来的内容基本上都能实现。


胡婷婷:


请郑总从产品层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每刻上线之后给咱们企业带来哪些真实的价值?


郑国伟:


我分享几个点。我在财务行业工作很多年了,接触财务软件的话也算比较多的,例如:财务软件对接飞书,或者企业微信、钉钉和财务软件对接,这些都尝试过。但整体来看,实际上财务还是缺乏一套专业的系统,还没有人能够真正去补充到这一块短板。目前我们核心体验过的产品,第一个是每刻报销,解决了财务的基础工作。我们觉得每刻之所以做得到这么好,很肯定是它贴合财务的基础工作,尤其像魏总还是从基层干起来,一步一步发展到后面去做软件、做产品。所以觉得有这样的一个有实践经验的领导人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产品一定是贴合基础工作的。在费控方面,我给大家分享几个方面的价值。


第一点,首先企业里面那个做报销的用户会体会到什么?所有的信息填写都会变得非常简单。举个例子,原先个人的收款账号,可能每次报销的时候都要填一遍,收款的哪个银行的营业点还要重新填一遍,账号、银行、账户填不对,财务都要打回,所以整体来讲这个填写所耗费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来回沟通的成本也会高,容易造成多余的沟通成本。


所以从用户体验来讲,用户最希望什么?最希望:第一,填的快,越快越好;第二个,报销下来钱的拿到越快越好,所以针对这两个痛点的话,软件能够做什么呢?第一个可以软件记录所有的账号信息、个人的基础信息、包括工号姓名、所属的组织、银行账号、分行信息,这些都不用填,包括可以识别发票,识别的一些业务强制的审批要求,这些信息都可以在软件里面强制去预设好。对于用户来说,只要填的关键的一些事项,简单几个字就可以提交一个报销单,这个体验就很爽了。


第二个的话,需要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呢?让大家感觉到报销很快,快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传统的报销,为什么会感觉慢?因为财务有财务的规定,必须见到这个单子才能去放这个款;见到单子的时候还要再去多重的审核、审发票、合同、金额、公司抬头、盖章等等,一个单子下来,总要耗费一些时间去审核,审核完了之后还要交给出纳去打款,出纳又要来去看银行账号信息是什么,支行有没有填错,填错了可能还要打回付款,付款付不出去可能也要打回,所以整体的话企业的效率肯定是非常低下的,因为它是基于一种原始的手工的一些信息在进行传递。


那系统可以做到什么?是可以做到系统化的信息传递,使整个流程可以快速提升,传递到财务部的动作都会变得很快,因为有一些东西,系统已经做了审核和铺垫,信息已经做了一些校验,所以对于财务部来讲,可以很快流转过去。流转过去以后,对于出纳来讲,打款也可以做的很快。快是基于什么?基于我们的系统数据已经有了,收付款信息在软件里了,已经配置好了或者已经提取出来了,那么通过付款系统直接一笔就出去了。这样的话,只要不突破原有的一些财务管理的规则,那这个付款就可以做到在规则下的最快。


不会像传统流程那样,这个单子拿到,那个单子拿到没有,这个账号还有问题,那个账号还有问题,诸多这种手工的企业的管理的动作,都是在耗费公司的成本,所以从用户的角度来讲,觉得可以实现两个价值:一是报销提交的快;第二个是拿钱快,这是用户最最关注的两个点。


第二点,是对财务人员的一些价值,可以让财务人员感受到,现在做账好像变简单了,现在审单子好像变简单了,会计人员审单做账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审单做账可能要一张一张看,一字一字核对,反正什么都要看。原先手工要看的东西现在变成系统来看,系统已经审核过滤一遍,只要去维护好系统里面对应的规则,那接下来记账也不用记了。


系统可以完成很多会计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出纳也是一样,原先出纳需要插上的网银盾,去把网银U盾里面的信息填好,收款人是谁、银行支行在哪里、行号是什么、金额是多少,都不能出错,整个工作流程会很繁琐手工。但是如果有了系统化的手段以后就不一样,可以通过系统化的传输原先报销系统里记录的信息,都可以传化到付款系统里面。第一个准确、第二个及时,所以在系统化的背景下,给财务人员带来价值一定是很大的,而且不容易出错的。此外,财务的数据也会很及时,想看账,财务系统一打开,这些账都已经做进去了,因为单据到就做了,以前可能要等一个月再来结账,现在不用等,随时可以结账。


第三点,从公司的角度看,价值主要体现在管理层管控这一块,平时的一些报销可能会有一些管控要求,比如说,招待费哪个销售部门特别多、特别异常的;或者出差特别异常的、跟客户不相符的;哪个部门的报销信用特别低的、哪些部门报销信用特别好的;这些其实都是管理层可以参考的指标,而且这些指标在系统后台都已经配置好了,随时调取就可以看。


胡婷婷:


小胖熊在除了上线每刻的智能费控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产品就是每刻云票,这一块的业务是主要是销项应收,那也想请郑总您分享一下在这一块给到咱这边带来一些什么体验?


郑国伟:


现在绝大部分的开票场景,尤其是开销项发票的时候,总会碰到业务人员跟财务人员之间沟通,我的票开了没有,我的票快递了没有,我的发票能不能这样开,我的发票能不能多开几张?财务人员可能有时候还要问一下为什么?那业务人员肯定说客户需要。实际上在很多沟通当中,双方并不清楚对方的真实的目的和需求到底是什么?客户需求是有很多,但是客户的需求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财务所坚持的原则不一定都很对,但是财务所坚持的原则是有一定道理的,是能够为企业带来一些价值的。


所以上云票这个项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让这个开票的效率得到提高,很典型的问题:一天要开多少张票,一天要开多少个客户,一天还要去沟通多少个开票事项;开票的抬头不对、开票的税号不对、品名不对、金额不对,这些都需要人跟人之间的沟通。上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减少这些信息沟通成本,从业务系统里提取这些数据,传到开票软件里,对应的一张一张发票可以自动开出。所以只要系统能做到的东西,希望能够尽量让系统去做,不希望让人去做。


未来的话,如果上了电子发票以后,甚至快递发票这件事也可以省去了。现在可能纸质发票还要打印寄给客户,但是电子发票不一样,电子发票只要线上开完直接一个页面或者一个微信或者一个二维码、一个链接就是可以直接触达客户,未来快递在这一项的业务可能要减少很大的运费收入了。


胡婷婷:


您个人对于财务数字化的一些看法?


郑国伟:


我从事会计工作也有近20年的经验了,看到过、接触过很多新东西,财务的工厂中心、财务的机器人等,但是总结下来,现在其实很难有一套真正适合财务的东西,或者开放的共享中心,或者财务机器人。因为现在大家都是在各自做各自的,很难有一家能够把这些所有的标准都统一起来,形成适合大家使用的共享中心或者说财务机器人。我觉得这个行业未来发展要做到殊途同归,要不然各自开发,整个社会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目前觉得出现这么多SaaS系统也是有原因的。从财务数字化的领域主要特点来看,第一个特点,是偏数据化的,第二个特点可以说是偏无纸化的,第三个特点是偏无人化,第四个特点应该是说偏智能化了。


展开来说:为什么说偏数据化?因为财务本来就是跟数据打交道的,现在的财务数据有了系统的支持之后可能不像传统财务一样,只能展示财务报表,或者一些基本的业绩报表。有了系统之后,可以展示的更细维度、更多元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在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是可以自由的转换的。订单数据可以转换成收入;采购数据可以转换成应付或者库存;这些数据都是可以相互转换,这样数据内容会越来越丰富,会有一个大数据的概念。对于财务来讲,这更相当于一个底层数据,一个地基,这是所有数字化的基础,很重要,有了这些底层数据之后,才能去做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个特点是说无纸化,就像前面介绍云票和档案的案例,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更多的电子化的东西,纸质的东西将会越来越少,成本不便宜、不环保,多用这种系统的资源去替代,这样,整体的社会资源也是很环保的。所以无纸化也是将来财务的一个趋势,不再需要一张一张的纸去做财务工作。


还有就是无人化。技术发展起来之后会发现,所需要的财务人员越来越少,以前可能一个稍微大一点的企业或者中大型公司的每一个岗位功能可能都有一个team在做,比如说应收的岗位、应付的岗位、甚至总账的岗位,如果系统化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发现这些岗位需要的不再是那么多的会计,而是需要系统维护人员,维护什么呢?维护这些系统的规则、逻辑,更新迭代这些系统,所以于这些基层工作已经不需要什么财务人员了。传统的财务人员将面临转型去做更高价值的工作。


那在智能化这一点,觉得更多的是说财务软件或者财务数字化的系统可以帮助实现一些智能的决策或者是智能的分析。包括前面提到的一些业务层面结合招待费、差旅费去分析的一些行为是不是OK。


所以我觉得这个智能化,它不仅仅是基于这些小的方面,其实一些大的方面,比如业务数据,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的不同的情况,实际上就可以结合到战略去做企业的决策。这也是未来财务数字化的一个方向,会给财务行业带来比较大的改变。


像公司现在招财务人员已经开始关注偏技术的综合性人才,要求有产品化的思维,可能财务专业能力只是一方面,还希望能够懂技术、懂产品,可以去打造完美的财务系统。但这并不代表说所有的企业都会如此,但普遍性的一点是,未来大家各行各业可能都要懂系统,不仅仅是财务。所以我觉得,目前在财务的发展趋势上,在要求去懂系统,懂产品的逻辑的时候,能给到的一个方向就是,去更多的去学习系统的语言,学习系统化的思维,更好地去做好财务工作。因为财务将来看得更多的是智能化、战略型、决策型的财务,会更多地向创造价值的方面去发展。


胡婷婷:


关于未来的发展,您对广大财务从业者人员有没有什么建议?


郑国伟:


结合现在实际的工作来讲,每天都有各种财务问题需要解决,但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产品化思维。需要用产品化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并且用产品化的思维去想出解决方案,最终会达到一个系统化、智能化或者数字化的效果。


对于从业人员来讲,除了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外,可能还需要去发展自己在系统方面的能力,对于软件、产品这些更多的理解。我觉得在未来数字化的道路上,希望更多的财务人员能够不仅专业知识上能够扎实,更多的是要在技术层面多多学习、多多成长,因为未来财务和IT很可能是会有非常紧密的结合的。


胡婷婷:


您是怎么去理解以及看待每刻未来的整个发展方向和趋势的?


郑国伟:


个人觉得还是很看好每刻的。纵观现在软件行业的一个情况,很少有一家软件企业能够贴合所有财务人员的实际需求。目前不能满足百分百,最多满足百分之七八十,还有很多需求是没有被挖掘出来和没有被解决掉的。所以我觉得现在正是这些财务的SaaS软件行业的机会所在。比如说,现在所做的共享中心、费控、云票、电子档案,这些东西都是在为了未来的财务数字化做很好的解决方案的一些产品,所以我认为每刻正在一个很好的赛道上,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第二,每刻的背景实际上也很强大,包括一些知名的投资机构都已经投了每刻;第三我觉得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魏总本人。我和魏总有过两三次接触,魏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从底层一步一步做上来的,所有的财务工作当中的细节他都很关注,有这样的基因的创始人,我觉得这家公司所设计的产品就不会跑偏,是能够切实解决财务数字化的问题的。基于这3点,我觉得每刻未来还是很有机会的。